smile.761 2022-02-16 10:31 采纳率: 100%
浏览 30
已结题

求一下此题的详细解析

img

  • 写回答

1条回答 默认 最新

  • a5156520 2022-02-16 12:20
    关注

    下面是我的理解,供你参考:
    v0的结果为13,是因为v0+=1;这句代码执行了12次,即输入的12个字符(ADescriptor包含回车)经过switch都最终会执行到default里的v0+=1,
    因为每个case后面都没有break,用于中断case的执行,所以12个字符(包含)最终都会执行到default,
    所以v0经过12次自增以后,由1变成13.


    同理,v2的结果为12,也是经历了12次自增操作的结果,从初始的0变成12.


    v1=4,是因为输入的ADescriptor(含回车)这12个字符里面有四个字符(‘A’,'e','i',‘o')会满足case之一,所以四个字符的满足条件,由于没有break,最终这四个字符的一路执行到最后调用了v1+=1四次,v1由初始值0变成4.


    所以最终结果是v0=12,v1=4,v2=12.

    本回答被题主选为最佳回答 , 对您是否有帮助呢?
    评论 编辑记录

报告相同问题?

问题事件

  • 系统已结题 2月26日
  • 已采纳回答 2月18日
  • 创建了问题 2月16日

悬赏问题

  • ¥15 宇视监控服务器无法登录
  • ¥15 PADS Logic 原理图
  • ¥15 PADS Logic 图标
  • ¥15 电脑和power bi环境都是英文如何将日期层次结构转换成英文
  • ¥20 气象站点数据求取中~
  • ¥15 如何获取APP内弹出的网址链接
  • ¥15 wifi 图标不见了 不知道怎么办 上不了网 变成小地球了
  • ¥50 STM32单片机传感器读取错误
  • ¥50 power BI 从Mysql服务器导入数据,但连接进去后显示表无数据
  • ¥15 (关键词-阻抗匹配,HFSS,RFID标签天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