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mw0320 2019-05-28 17:42 采纳率: 75%
浏览 2045
已采纳

如何对python代码进行优化,以提高运行速度

遇到个代码优化的问题。。想请教下。。这段代码,结构或是哪里该如何优化下,以提高运行速度。。
大致情况先介绍下:
1. 代码需要考虑指定文件的输出---也就是相应数据是否需要计算;代码中的if output1 / output2 in condition,即是用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计算;
2. 计算需要分步骤进行。大致是先根据原始数据,计算原始数据的x1值(该步骤已经执行)。再根据x1值,计算相应的x1x2值,和x3值。然后将x1x2和x3拼接起来。
3. 数据量是10W行,为时间数据。。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(也就是两种情况的结果输出)。一种是每行时间数据,均要输出一个结果。另一种是对某个字段进行分组,然后根据分组来输出计算结果(比如企业)。
具体代码如下:

t05 = time.time()
#计算x1x2和x3的值(x1值已计算出来)
for i in std_level:
    max_std,min_std,l_1,l_2,l_3,l_4,l_5 = std_level[i][0]  #生成标准的数据表,用于对照取值
    #对原x1的字段的空值填充为0,方便跳过数值0进行数据处理。同时便于后期与目标值比较。
    if output1 in condition: #这个情况,是根据用户需求,进行相应的输出。如用户有需求,则执行下面的代码
        data['%s_x1'%i].fillna(0,inplace =True) 
    if output2 in condition: 
        f_data['%s_x1'%i].fillna(0,inplace =True)
    #定义x1x2的函数
    #x1为原始数据对应的等级,值为1--6(如原数据缺失,则为空值。为便于判断,需将x1的缺失值填充为0)
    #原则是,如x1(数据等级)为空值,则不进行判定(返回空值)。如等级为1或6,单独计算。如等级介于1和6之间,则统一计算。
    def tran_x1x2(x):
        dj = x['%s_x1'%i]
        jc = x[i]
        if dj == 0: 
            return np.NaN  #务必要返回np.NaN,否则返回空字符串None,影响后面x2的计算。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if dj not in [1,6]: #根据介于等级1和6之间时的x1x2的计算公式
                up = std_level[i][0][int(dj)]
                dn = std_level[i][0][int(dj)+1]
                return round(dj + (up - jc) / (up -dn),1)
    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    if dj == 1: 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1.0
                else: 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round(dj + (l_5 - jc) / l_5 * 4,1)
    #需事先定义好x1x2的函数,方能进行apply。而x1x2的函数定义,又需要事先对x1填充。。所以需要将条件判断,分开两次重复进行
    #本来考虑可以将条件判断合并到一起。。但是这样会增加重复的代码量,而且不能保证提高速度。
    #我也想用函数的方式来处理,但是不知道如何实现。。具体结构该怎么弄。。。
    if output1 in condition:  
        data['%s_x1x2'%i] = data.apply(tran_x1x2,axis=1)  #生成实时数据的x1x2
    if output2 in condition:
        f_data['%s_x1x2'%i] = f_data.apply(tran_x1x2,axis=1) #生成综合数据的x1x2
    #注意顺序,需先计算x1x2的值,才能计算x3的值
    def tran_x3(x):
        dj = x['%s_x1'%i]
        dj_x1x2 = x['%s_x1x2'%i]
        dj_x2 = (dj_x1x2 - dj) *10  #计算x2的值。不建议单独生成x2字段,否则字段过多,影响调试查看。
        if dj == 0: #等级数据不可能为0,其值原为空值,只是为了便于比较,将空值填充为0处理(第7/9行代码中实现)。
            return np.NaN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if dj <= x['TARGET']:  #[‘TARGET’]为目标字段,用于比较
                return 0
    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    if dj_x2 == 0: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dj - x['TARGET'] -1
        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dj - x['TARGET']

    #新的x3存在空值的情况,需要事先填充
    if output1 in condition: #这个情况,是根据用户需求,进行相应的输出。如用户有需求,则执行下面的代码
        data['%s_x3'%i] = data.apply(tran_x3,axis=1)  #生成实时数据的x3
        data['%s_x3'%i].fillna(-1,inplace =True) #因x3可能为0,空值需填充为-1,以便区分和格式转换
        data['%s_x1x2'%i] = data['%s_x1x2'%i].astype(str)  #转字符格式,方便拼接
        data['%s_x3'%i] = data['%s_x3'%i].astype(int).astype(str) 
        data['%s_x1x2x3'%i] = np.where(data['%s_x3'%i]!= '-1',data['%s_x1x2'%i]+data['%s_x3'%i],np.NaN) #生成单因子标识指数
        data['%s_x1x2x3'%i] = data['%s_x1x2x3'%i].astype(float)  #求X1X2前,需记得将字符串转浮点型格式,否则无法求均值。
    if output2 in condition:
        f_data['%s_x3'%i] = f_data.apply(tran_x3,axis=1) #生成综合数据的x3
        f_data['%s_x3'%i].fillna(-1,inplace=True)
        f_data['%s_x1x2'%i] = f_data['%s_x1x2'%i].astype(str)  #转字符格式,方便拼接
        f_data['%s_x3'%i] = f_data['%s_x3'%i].astype(int).astype(str)
        f_data['%s_x1x2x3'%i] = np.where(f_data['%s_x3'%i]!= '-1',f_data['%s_x1x2'%i] + f_data['%s_x3'%i],np.NaN)
        f_data['%s_x1x2x3'%i] = f_data['%s_x1x2x3'%i].astype(float)
t06 = time.time()
print(t06-t05)

这段代码,我用10W行的数据来跑,用了24秒左右。。
我发现其中比较耗时的就是要输出output1的计算。。。这个就是计算每行数据的结果,计算量可能较大。
个人觉得代码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,只是水平有限,实在不知道如何优化。。
求高手指点

  • 写回答

1条回答 默认 最新

  • D720CJM 2019-05-29 19:39
    关注

    看着有点儿头大啊,一大堆……放弃理解……
    不过耗时无非就是for循环里面而已,为何要在for循环里面def呢?有些不明白……
    尽量用生成器而不是临时产量的变量来循环处理……
    如果要封装功能,可以用类或者函数传参实现啊,这是第一点。
    第二点是用线程池……未来函数:from concurrent.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,如果你需要的是有序的结果,那就用map来提交,如果不注重顺序,那也可以用submit,多线程处理

    用参数啊!
    apply是可以传入额外参数的
    你之所以把def放在for循环里面,应该是一下没搞懂apply函数可以传入额外的参数。

    def tran_new(x,i):  # 这里进行了改造
        dj = x['%s_level'%i]
        if dj == 0:
            return np.NaN 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if dj not in [1,6]: 
                up = std_level[i][0][int(dj)] 
                dn = std_level[i][0][int(dj)+1] 
                return round(dj + (up - x[i]) / (up -dn),1)
    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    if dj == 1: 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1.0
                else: 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round((l_5 - x[i]) / l_5 * 4,1)
    
    for i in std_level: # for循环也进行了改造,主要是apply接受两组参数了,一个是原本的axis=1,另外一个是i,通过args=()的形式来传递
        l_1,l_2,l_3,l_4,l_5 = std_level[i][0]
        data['%s_new'%i] = data.apply(tran_new,axis=1, args=(i,))
    

    终究还是去看了……再次头疼,我不确定上面的代码能否跑得起来,但思路就是这样。请注意,apply是可以传入额外参数的。
    DataFrame.apply(func, axis=0, broadcast=False, raw=False, reduce=None, args=(), **kwds)

    当然了,以上都还是顺应你的思路来进行……这样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提升,要看具体结果才知道

    本回答被题主选为最佳回答 , 对您是否有帮助呢?
    评论

报告相同问题?

悬赏问题

  • ¥15 关于#python#的问题:求帮写python代码
  • ¥20 MATLAB画图图形出现上下震荡的线条
  • ¥15 LiBeAs的带隙等于0.997eV,计算阴离子的N和P
  • ¥15 关于#windows#的问题:怎么用WIN 11系统的电脑 克隆WIN NT3.51-4.0系统的硬盘
  • ¥15 来真人,不要ai!matlab有关常微分方程的问题求解决,
  • ¥15 perl MISA分析p3_in脚本出错
  • ¥15 k8s部署jupyterlab,jupyterlab保存不了文件
  • ¥15 ubuntu虚拟机打包apk错误
  • ¥199 rust编程架构设计的方案 有偿
  • ¥15 回答4f系统的像差计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