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VR的立体感,我个人在体验的时候一般40分钟就会感到头晕不适,以至于喜欢VR但是伤不起。现在有没有对这种情况有针对的成品或者在研究?会不会要很久才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面世?
1条回答 默认 最新
- caoyuwh 2016-08-03 10:17关注
40分钟才感到头晕已经很不错了,许多人戴上头显,几分钟就有眩晕现象。眩晕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:一种是因为晕动症(motion-sickness problem);一种是因为视觉辐辏调节冲突(vergence-accommodation conflict,VAC)。
因为人视觉上看到运动,但是身体没动引起的晕动症。要减轻这种状况有几种有效的办法:让身体相应的运动起来,比如HTC Vive 利用 Lighthouse 灯塔定位技术,让玩家有机会在房间中走动,或者利用全向跑步机让身体跟随画面运动;40% 以下的人是晕设备,60%以上的人是晕内容,不体验动作太大太刺激或处于运动状态的游戏,可以避免引发晕动症;长期训练,适应之后可以减轻晕动症状;吃晕车药也可以减少晕动症的发生。另外,于三星还推出了一种技术,使用Entrim 4D耳机,通过电刺激玩家的内耳来造成自己正在运动之中的错觉,从而减少晕动症发生概率。人的头部和眼球的运动很快,对画面的变化也很敏感,如果虚拟现实有画质太差、视野太小、画面畸变、画面延迟等情况,极有可能转个头都会引起眩晕,这种情况可以依靠技术去改善。
首先提升图像分辨率:根据AMD公司的计算,人类视网膜中央凹能达到60个PPD(Pixels Per Degree,每度的像素)的可视度,在水平120度,垂直135度的视野下,两只眼睛视野可以达到1亿1600万像素,换算成分辨率大概就是16K。虚拟现实设备需达到分辨率2K以上,才能提供及格的显示效果,要达到人眼所能感知的效果,虚拟现实显示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目前,市面上分辨率达到4K的VR设备并不多,有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与深圳威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蜃楼TV-1和小派科技在2016年4月7日发布的小派4K VR等数款4K设备,可以为用户提供较佳的显示效果。另外一个思路就是让眼球注视的地方显示较高分辨率,而视野外围使用较低分辨率。在2016年CES上,一家德国公司展示了注视点渲染技术眼球追踪技术,局部渲染功能让硬件优先高分辨率渲染眼球中央的图像,视野外围用较低分辨率的渲染,从而提升渲染效果,减少设备计算量。
其次扩大视野,减少画面畸变:目前虚拟现实设备的入门视场角是95°,大部分设备都能满足。而画面畸变主要分布在视线边缘,现阶段,通过特定的算法,可以将畸变降到可接受的范围。
再次是减少画面延迟:研究表明,虚拟现实设备要求延迟20ms以内,虚拟现实头显的画面刷新率应该超过60Hz才能提供较好的显示效果。要把延迟降低到20ms,不仅需要虚拟现实设备配备更高精度的惯性陀螺仪,还需要计算层能够快速渲染出视野中的画面,并以最快的速度传输到人眼中。在2016年GTC全球商品交易中心(Global Trade Center)上,英伟达(Nvidia)宣布,他们的的新技术能让刷新率达到1700Hz。Nvidia 研发部门副总裁 David Luebke 说:“如果你能将这个技术应用在 VR 显示上,这个级别的超低延迟将让一切保持磐石般的稳定,届时显示屏将不再是引发延迟的根源,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零延迟显示屏了。”
视觉辐辏调节冲突也就是常说的调焦冲突,有研究表明,长时间观看虚拟现实3D图像,因视觉辐辏调节冲突,可能会对用户造成诸如头疼、眼睛疲劳、视力模糊、复视甚至是恶心等短期症状,并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。本质原因是辐辏与焦点调节的不一致与现实中调节原理相违背。简单的来说,虚拟现实的3D图像并没有深度信息,眼镜的焦点始终在屏幕上,这与眼镜观察现实世界的方式是相违背的,所以才会导致视觉疲劳和眩晕。
知道了原因,技术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吗?这就依靠利用光场显示技术,还原物体的所有光场信息,从而使观赏者能够如同身处真实世界中一样。另外,增强现实眼镜使用的投影技术能有效减轻视觉疲劳。比如谷歌眼镜、Avegant Glyph、Magic Leap等都使用了类似技术。不同的是,谷歌是单眼投影,通过一个微型投影仪和半透明棱镜,将图像投射在视网膜上;Avegant Glyph采用两个独立投影仪,采用VRD虚拟视网膜技术(Virtual Retinal Display),而Magic Leap采用的是光纤投影仪,使用的是Fiber Optic Projector技术。投影技术可以实现更为细腻逼真的3D效果,而且画面直接投影到视网膜,缓解了眼镜盯着屏幕产生的疲劳感。
Magic Leap的原理就是依靠技术上全还原物体所有的光线,完美的再现物体的光场。光场(Lightfield)的学术概念早在1939年就已提出,用于描述空间中任意点在任意时间的光线强度、方向、波长。理论上,只要完整记录下物体的光场,再通过光纤投影仪将光场信息传送到视网膜上,我们就会“看见”了这个物体,并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。
目前,这种技术还有待发展,现阶段的建议是,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时间不易过长,要间歇性休息眼睛,缓解眼睛疲劳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虚拟现实所引起的诸多健康问题会逐渐被解决,我们也一定能将视觉疲劳减少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内。未来,随着技术成熟,眩晕问题终将会被克服,希望晕动症不再是阻碍消费者的绊脚石,科技会让更多人的体验到虚拟现实的奇妙世界。解决 无用评论 打赏 举报
悬赏问题
- ¥15 c++的教材订购系统的订购模块显示运行不出来
- ¥15 Coze智能助手搭建过程中的问题请教
- ¥15 12864只亮屏 不显示汉字
- ¥20 三极管1000倍放大电路
- ¥15 vscode报错如何解决
- ¥15 前端vue CryptoJS Aes CBC加密后端java解密
- ¥15 python随机森林对两个excel表格读取,shap报错
- ¥15 基于STM32心率血氧监测(OLED显示)相关代码运行成功后烧录成功OLED显示屏不显示的原因是什么
- ¥100 X轴为分离变量(因子变量),如何控制X轴每个分类变量的长度。
- ¥30 求给定范围的全体素数p的(p-2)/p的连乘积值